治疗胶质瘤、垂体瘤等脑瘤,硼中子俘获疗法(BNCT)有什么研究进展? |
脑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种,俗称脑癌,由于大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组织器官,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肿瘤。尽管近年医疗技术不断进步,但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进展仍然有限。由于其往往呈浸润性生长,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,且可位于脑实质功能区,故常常难以将其全部切除甚至无法切除,除了手术之外,还需要放化疗等联合辅助治疗。 |
![]() |
以下分享国内外一些对于BNCT治疗胶质瘤、垂体瘤及其他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历史和进展: |
![]() |
2013年DAI等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约80%NFPA存在FRα过表达,且叶酸受体特异性的含10B碳纳米微粒,可通过FRα介导的胞吞作用被高效转运到细胞内。应用中子照射后,与对照组比较,NFPA细胞存活力显著降低,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。虽然由于NFPA动物模型的缺乏,而暂时缺少相关体内实验,但却为侵袭性NFPA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 BNCT治疗其他肿瘤 1989年,三岛等第1次将BNCT应用于人浅表组织的黑素瘤治疗,在随后专家学者的研究中BNCT疗法均展现了其在黑素瘤治疗方面的巨大潜能。在多发性结节性黑素瘤病人,10B在肿瘤组织与血液的浓度比值可达3.05±0.46。2009年报道7例病人完全缓解率可达9%~100%,疗效显著。BNCT除应用于胶质瘤与黑素瘤之外,许多学者大胆尝试将其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。 宫武等应用BNCT治疗高级别脑膜瘤,中位生存期达45.7个月。对放疗及化疗抵抗的头颈部肿瘤来说,BNCT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KATO等报道,对于鳞状细胞癌,肿瘤组织10B浓度的T/N比值为1.8~4.4,此外,T/N比值在头颈部肉瘤可达3.1~4.0,在腮腺肿瘤为3.5,应用BNCT治疗后,肿瘤体积可减小至原来6%~46%,在较小副损伤的条件下,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。研究专家对30例接受传统放射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且无法手术的头颈部恶性肿瘤,应用BNCT疗法,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.5个月,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0%和30%,27%病人2年后未出现局部复发。 近5年来,加速器驱动中子源的发展使得BNCT技术可以实现医院化应用,开启了BNCT技术蓬勃发展的新局面。目前,日本、中国、芬兰、意大利、美国、英国、阿根廷、以色列、俄罗斯等国都在积极推进加速器硼中子治疗(Accelerated Based BNCT,简称AB-BNCT)装置的研究与建设。日本的BNCT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先列,日本政府将BNCT列为国家战略给予重点支持。目前日本国内已建成5座AB-BNCT设施,并正新建/规划另外8座新设施。 当前,BNCT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窗口期。未来随着新型中子源技术对中子品质的不断提升,以及更多新的特异性靶向分子药物的涌现,BNCT适应症将进一步拓展,已经快速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线手段。 |